首页

优美之家新

时间:2025-05-23 14:44:12 作者:中欧班列(西安)全球合作伙伴对接洽谈会举行 浏览量:14026

  中新社香港11月27日电 (记者 戴梦岚)香港特区政府及工商界高层代表团27日结束为期3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访问行程。此访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与多位香港企业家参加,访问行程丰富、合作成果丰硕,呈现出三大亮点。

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第一排中)率领特区政府及工商界代表团到访广州。图为代表团成员在粤港深化经贸投资合作交流会前合影。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签约规模大

  在25日于广州举行的粤港深化经贸投资合作交流会上,粤港两地企业签署126项、总值合计逾1000亿元人民币的合约。其中101个项目来自港商投资广东,金额超910亿元人民币,涵盖金融合作、现代物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范畴。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代表团组成人员层级高、签约规模大,是特区政府和香港工商界积极落实11月上旬召开的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更展现香港企业家积极服务大湾区发展的家国情怀。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同样认为,此次访问卓有成效,凸显两地优势互补,对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蔡冠深建议,香港要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推进新型工业化策略,香港专注科技研发,而大规模的生产环节则落地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共同推动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

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特区政府及工商界代表团到访广州。图为李家超在粤港深化经贸投资合作交流会致辞。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湾区发展更趋协同

  此次代表团到访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这4座GDP(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它们是广东省和大湾区的“经济脊梁”,也是香港同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的先行之地。在访问的最后一日行程中,代表团专门前往惠州市,参观考察中韩(惠州)产业园,并举行投资经贸交流会,共同寻找更多合作机会。

  方舟认为,当前大湾区建设进入提速换挡、协同推进的新阶段。惠州制造业基础坚实、生态环境优良,和香港产业结构互补性强,是香港业界面向粤东发展的门户和枢纽,未来两地合作前景广阔。

  蔡冠深表示,除与广州、深圳等经济强市合作外,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的合作亦大有可为。他建议,香港可在中山翠亨新区打造新时期粤港合作重大平台,形成具有“生产+外销+内销”功能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功能区”,实践“香港研发、新区制造、全国市场”。

11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第一排右三)率领特区政府及工商界代表团访问东莞。图为访问团成员参观东莞滨海湾新区展示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借鉴片区开发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贸合作之外,香港政商高层此行还注重交流借鉴广东省在片区开发和产业规划方面的成功经验。

  25日晚,李家超到访由港企操盘的佛山旧城改造地标项目“岭南天地”,听取负责人介绍项目保育古迹、更新城市情况;26日,陈国基等前往广州开发区规划展示馆、东莞滨海湾新区展示中心,详细了解当地在城市规划、产业培育方面的经验。

  有观察认为,代表团此行侧重了解内地片区开发情况,与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通过试行片区开发模式,加快推动香港北部都会区(简称“北都区”)建设的理念一脉相承。

  方舟分析,北都区是香港突破“重南轻北”发展思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平台,但若按照香港传统开发模式,北都区建设周期将十分漫长,易错失发展良机。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形成成熟的片区开发模式,如在北都区试行成功,将极大提升香港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前期投入成本,相信此访中的交流,会为香港加快建设北都区带来启发。(完)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拉脱维亚总理卡林斯宣布辞职

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苏伟恩表示,非常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再次与好朋友们会面。“上个时代是‘美国梦’,我相信这个时代是‘中国梦’”,他希望毕业后可以来北京发展。

120余件(套)新加坡文物亮相河南洛阳 展示峇峇娘惹文化

近日,该县正式启动“象新力”助梦计划,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各自独特优势,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凝聚统战“向心力”,画好最大同心圆。

最高检:监督“纸面服刑”防止该减刑不减刑

“作为华侨,我们也将发挥自身力量,依托特殊的人脉优势、资金优势等,架起一座座‘侨’梁,促进温州乃至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刘小慧说。

【东西问·中外对话】施宁伟:以中企业家要多了解对方思维

对于孙梦雅来说,201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她由皮艇跨界转项主攻划艇,并进入中国皮划艇女队。也是在这一年,16岁的孙梦雅斩获亚洲皮划艇静水锦标赛女子双人划艇500米比赛冠军,拿到她人生的第一块金牌。

第十一届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沪召开

当我听到“中国威胁论”这种话术,我觉得是一样的道理,反映的是一种冷战思维。有些国家,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告诉世界“中国是一个威胁”。尽管每个人都知道中国不是,但这些国家也要说“不,它是(一个威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